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产业动态

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4-3-6 15:19:10 人气: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幸福感,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注入新动力。

  2022年,数字出版、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和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文化新业态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随着文化产业的全面复苏,文化新业态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2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快于全部文化产业5.7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30.3%,占比首次突破3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占比继续提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961亿元,同比增长11.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38.0%,占比高于上年同期2.4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多、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等6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增速较快。与此同时,文化新业态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行业利润同比实现快速增长,带动作用明显。

  在各地,文化新业态也成为驱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今年一季度,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27.0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的比重为68.0%,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市数字文化核心产业拉动全市文化产业收入增长11.9个百分点。广东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21.6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2.2%的增长率。其中,广州市规模以上的文化新业态企业881家,同比增加81家,与上年四季度相比增加77家;实现营业收入559.80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为48.1%,是带动全市文化产业运行整体回升的主动力。

  对于文化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报告》解读认为,文化新业态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行业分析看来,文化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富活跃度和成长性的力量之一,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推动着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从中央层面政策的积极引导,到地方的有序规划、扶持、引导,发展文化新业态的顶层战略蓝图和实施线图渐渐明晰。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此后,在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发展,整体上从国民经济全局谋划层面和长期规划维度,确定了发展文化新业态的战略意图。

  基于国家整体规划,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对文化新业态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提出通过试点示范、重大工程等,加快补齐短板、解决共性问题,引导文化新业态健康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通过持续加强5G网络建设,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保障5G+智慧旅游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申报、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推荐、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等,进一步强化对文化新业态的鼓励、支持和引导。

  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地方具体实践中,各地也意识到发展文化新业态对推动地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文化市场供给等方面的重要性,陆续将发展文化新业态列入本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级规划及实施计划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及引导文件,支持和规范文化新业态健康快速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对省内文化新业态调研后,制定了相关规范文件以支持文化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如提出要支持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通讯、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在文化新业态中的运用。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博物院与省内6家企业合作,进行数字化文创的开发,其中“灵光塔”“定窑紫釉印花碗”在鲸探等平台上线后,每款产品一经开售便被抢购一空。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过去一年来,江苏持续强化数字赋能,认定智慧文旅示范项目46个,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5个、省级文旅装备技术研发中心10个。今年以来,江苏进一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培育“数字+”新应用,推出“元+”新场景,重点支持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创、数字应用以及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等新型消费项目30个。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意见,通过六大行动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意见提到,通过实施数字业态培育行动,培育一批数字化创新示范项目,促进云旅游、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广东省还将支持广州、深圳等打造若干千亿元级文化新业态集群,培育若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中心。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逐步,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在由国家统计局划定的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等均与互联网及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共同构成推动文化创新的技术矩阵。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极大提升了文化的表现力,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文化体验的交互性,5G连接起海量的文化数据资源,大数据实现文化内容的图谱化和可视化,物联网使文化场景更具力。文化新业态凭借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时空,为受众带来全新文化体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看来,培育文化新业态,不仅需要内容和技术的双重赋能,也需要企业主体和外部的内外兼修。企业是产业主体,也是创新主体,要发掘企业内生动力,为发展文化新业态培育丰厚土壤。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从数据维度来看,文化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确实得益于文化产业科研与试验发展投入的稳步增长,研发人员占比明显提升。2022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科研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科研人员46万人,比上年增长11.4%;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譬如今年以来爆火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成为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的新驱动,各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组建或壮大人工智能研发团队。在中原证券分析师乔琪看来,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从最初的数据分析突破到创意性内容的生成,不少文化公司和从业者已明确表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内容生产过程中,包括游戏、影视、新闻、文学创作、音乐、广告等多个内容领域。“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效率创作能够降低B端和C端的内容创作门槛,提升内容创作效率并带来更多的商业化变现可能,未来有望实现全行业的‘AI+’。”乔琪说。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新业态逐渐出监管空白或职责不清等“成长的烦恼”,对文化新业态的规范化发展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新业态能够有力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已成为共识,也进一步凝聚从各级主管部门到行业从业者及相关支持机构、科研机构的发展合力。

  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文化新业态发展空间巨大。其中不少文化新业态起步、快速成长于疫情期间,并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孕育着文化和旅游产业新的增长动能。各级文化部门应密切产业发展,开展监测和前瞻性研究,积极做好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保障文化新业态的更好发展。

  对此,祁述裕,创新对新业态的治理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时代的社会日趋复杂和多变,制度安排应随着治理对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寻找有效的治理径,注重治理的柔韧性、灵活性、适应性。同时,应适应性治理、敏捷治理、协同治理,为文化新业态保驾护航。此外,还要加快相关法律出台落实,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积极发挥企业、个人责任意识,推动“放管服”,以包容审慎的态度积极回应新业态发展需要。

  面对文化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各地也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治理新政策。譬如提出了要按照“培育壮大主体、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对文化新业态进行扶持和管理。在具体监管工作中,省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政部门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大先试先行工作力度。同时,加大调研及运用,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文化企业共谋健康有序发展之。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数字中国和文化强国两大国家战略的交叉战略,是和国务院对新时代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顶层规划,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战略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两个方面。

  纵观人类社会200多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正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塑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业态。机械技术催生了印刷出版、新闻报刊等文化业态,电子技术催生了唱片、电影、电视等文化业态,数字技术催生了网络游戏、短视频直播等文化业态,智能技术催生了文化元、超级文娱场景等文化业态。

  按照文化产业的技术径和表现形态不同,我们可以将文化产业分为在地型传统文化产业、在场型现代文化产业和在线型新兴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是数字科技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最新形态,大致可以分为4种。第一种是内容型文化新业态,包括数字影像、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动漫、数字艺术、数字娱乐等;第二种是型文化新业态,包括数字出版、数字演播、数字印刷等;第三种是交叉型文化新业态,包括数字设计、数字展览、数字演艺、数字旅游等;第四种是技术型文化新业态,包括智能终端、体感装置、高清显屏等数字文化装备。

  传统文化产业具有物质资源消耗、劳动密集和消费聚集等基本特征,现代文化产业面临新旧融合的技术困境和大众消费的升级压力。这些特质和因素导致了近年来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增长乏力,在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持续走低,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

  文化新业态的创意、生产、、流通和消费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满足了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新需求,有利于提高文化生产效率、降低文化生产成本、重组文化生产关系、重构文化产业体系、重塑文化生态体系。文化新业态的发展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扎根、技术适用、创意和良性竞争的生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城市、文化与创造力计划”,从空间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提出六大助推要素。这些助推要素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宜居性,技能和创新,社交网络、推动因素、支助和融资,包容的制度、法规和伙伴关系,独特性,以及数字。依靠这些助推要素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促使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当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数字技术为运用载体,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高品质、高内涵和高的创新发展。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铸魂、塑形与强体的辩证统一。

  所谓“铸魂”,即要搭建智能创意赋能的内容共创平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传递、认知和理解,要充分展示中华文明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突出特性;所谓“塑形”,即要高度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作用,推动文化数字化技术创新、标准建设,加强文化大数据管理与运营,营造沉浸式业态体验;所谓“强体”,即充分发挥数字版权的价值和创意扩散的效应,推动全链全域价值升级,实现一、二、三产的协同发展和跨界融合,培育满足物质需求与需求相协调的生活产业。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幸福感,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注入新动力。培育文化新业态   要铸魂、塑形与强体的辩证统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数字中国和文化强国两大国家战略的交叉战略,是和国务院对新时代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顶层规划,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战略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两个方面。

  more

  more

  more

  more

  more

  more

  more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举报电话 江南时广告刊例价